【仁和寺】,很多人對他有印象反而是在賞櫻季中的【御室櫻】,寺中的櫻花也被評選為賞櫻名所100選的其中之一。
【御室櫻】更是京都市內最晚開的櫻花,寺中約種值200棵櫻花。
相對來說,楓葉季會特意過來的人相對少,但人少的景點就是最漂亮的地方。
繼續從【龍安寺】走向【仁和寺】
沿途的景色也是讓人目不轉睛,忍不住一直停下拍照
遠遠就看見【仁和寺】著名的【二王門】,與【知恩院三門】、【南禪寺三門】稱為京都三大山門
我們就只差【知恩院三門】尚未收集到,期待下次拜訪知恩院。
【二王門】
在1637~1644期間重建而成,門的高度為18.7公尺
二王門的左右各有一尊金剛,左為密跡金剛,右為那羅延金剛,合稱【阿哞】二王像
以門神般的姿態守護著仁和寺,故稱為【二王門】。
一進門就被遠處的粉紅色【中門】給吸引住
仁和寺全境圖(點此下載)
最著名的就是中門旁的【御室櫻】、【國寶金堂】、【御殿】及【靈宝館】
然後看看左邊,也太多人排隊了吧
應該是買門票吧,就跟著排隊啦
原來是在賣【御殿】及【靈宝館】的門票
但【靈宝館】的名宝展可能看不懂,就不進去了。
門票的樣式有點多啊,溝通需要一點時間
先來去【御殿】晃晃
買完後,旁邊就能直接進去【御殿】
御殿入口
御殿全境圖(點此下載)
官方真有心,另外再做一份御殿的地圖
前往【白書院】途中的迴廊搭配外頭的紅葉,十分有意境
【宸殿】與【紅葉】
11月後旬到來,剛好趕上紅葉盛開中
【御殿】內的庭園造景是仁和寺的重要景觀之一,殿內分為【北庭】與【南庭】
在【白書院】及【宸殿】之間的是【南庭】
南庭
為枯山水庭園造景,以白砂和松樹及柳杉搭配而成。
許多旅客特意坐在白書院前欣賞南庭的景觀。
這麼漂亮的庭園,當然要留影合照。
通常是由皇室或貴族擔任住持的仁和寺,是所謂的門跡寺院之一。
宇多天皇在卸位出家後於此以法皇的身份居住修行,因此獲得御室御所的別稱。
直到近代明治維新之後不再由皇族擔任住持,才改稱為「舊御室御所」。
【白書院】全貌
宸殿
在御殿裡通堂在舉辦儀式或式典時會使用到,被【南庭】及【北庭】兩個庭園所包圍著,為御殿內重要的建築物。
沿著宸殿走,就能到達北庭
北庭
為池泉回遊式造景,而右後方就是寺內另一個重要財物【五重塔】
相對於剛才的【南庭】枯山水造景,【北庭】的池泉回遊式造景更為漂亮
宸殿內珍藏的寶物
對面小小的一個屋子就是【靈明殿】
木造藥師如來坐像被安放於本坊北側的靈明殿的本尊
(供奉仁和寺歷代寺院主持靈牌的堂)
有名的御殿迴廊,也是官方建議拍照的好地點!
迴廊旁也有幾株楓葉正見頃
仁和寺全景,看這地圖其實仁和寺還滿大的
寺內的建築物經過1467年開始的長達10年的應仁之亂後,幾乎都被燒毀。1646年進行了重建。
仁和寺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佛教寺院,是真言宗御室派的總本山。
由宇多天皇在仁和4年(888年)開基(創建),山號大內山的仁和寺主要奉祀的是阿彌陀如來。
1994年時與多座京都地區的古蹟一同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名義,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之列。
【瓦 奉納】,似乎是先買一個空瓦2000日幣,把想許願的願望寫在瓦上,之如此類。
圖中的左方就是鼎鼎大名的【御室櫻】,一般在吉野櫻花散落後才會接手盛開
高度不高是御室櫻的象徵,讓人更加接近櫻花。
而這條前往國寶【金堂】的路上,就是仁和寺的楓葉隧道了
十分搶眼的【五重塔】
其實京都滿多寺廟都能見到五重塔
金堂(資訊來自Japan Hoppers)
被指定為國寶的【金堂】是把京都御所的紫宸殿移建後形成的。
使用御所清涼殿的二手建材建立的【御影堂】和【五重塔】,京都三大門的一個【二王門】
茶室等許多建築都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金堂】旁有一棵楓樹,其楓葉不能用火紅來形容它,已經是艷紅了
紅色可愛的建築物就是【鐘樓】
【御影堂】,由京都御所清涼殿的二手建材建立而成
繼續往寺內的右半邊逛去吧
九所明神
保護著仁和寺重要的伽藍,供俸以八幡三神為首、及其他九座神明
在仁和寺悠閒地逛街,漫步欣賞楓葉還真的是很舒服
主要是楓葉季不算太熱門的景點,也不會有人擠人的現象,對於愛拍照的人是一大福音。
五重塔
不管是櫻花或楓葉,這麼顯著的地標,當然要跟楓葉合拍啊
在櫻花季時,更是大家拍照搶手的建築物
大致上拍完五重塔就結束今天仁和寺之旅,右下方的【靈宝館】沒買票就不特別去逛囉
準備搭乘【京福電車】前往尋找今天的午餐
在京都穿和服走來走去是一件家常便飯的事情
目的地【北野白梅町】到了
但我們還沒要去【北野天滿宮】賞夜楓,先去吃午餐
五年前來西陣的【鳥岩樓】,結果遇到公休
五年後又來一次,結果前面這對情侶是最後一號,後面就不給排了!!!!
看女王那唾棄的眼神,只能含淚說掰掰,會再挑戰第三次嗎!?(我想是會的...)
仁和寺相關資料
http://www.ninnaji.or.jp/index.html
最後介紹一下 Facebook「小黑的旅行誌粉絲團」的訊息
因痞客邦與其他人的互動實在太慢,導致我收到各位的訊息太慢
建議如有行程上的問題,包含賞楓路線,交通方式等
可直接上Facebook「小黑的旅行誌粉絲團」提問,版主會第一時間回覆訊息